來源:5G新知(作者:Phoenix)
在5G時代,美國似乎落后了中國,為了彌補這種情況,其加緊了6G的研發,希望在下一代通信技術當中扳回一局。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一致投票決定開放95GHz至3THz頻段,用于"6G、7G,或任何下一代技術"。近日就有國外機構發表了關于6G的一些研究,在未來的6G時代,工業和科學應用將成為主要市場,其中最重要的將是無線,以及接近人腦級別的AI計算。
紐約大學無線研究先驅Ted Rappaport博士及其同事發表在IEEE上的一篇新論文中認為,6G時代,無線頻譜將進一步加大,將從5G的理論100GHz(千兆赫)發展到3THz(太赫茲)。THz頻率的開啟,將為無線應用提供巨大市場。新的帶寬,使得真正的海量數據將在1秒鐘之內完成傳輸,更驚嘆的的是,這種數據的傳輸量將媲美人腦。
打個比方,目前的無人攻擊機由于體積限制,其機載設備的計算能力有限,但是未來的6G時代,借助AI設備的遠程引導,其作戰性能將堪比優秀飛行員駕駛的戰斗機。雖然無人機的高效飛控在5G時代也可以人為遠程實現,但6G時代,這些工作將完全交給AI來完成。據研究人員表示,到2036年,按照摩爾定律,終端用戶購買一臺具有人類大腦級別計算能力的終端設備,花費的價錢將在1000美元左右。也就是相當于現在的一部智能手機。
Rappaport博士的團隊還預計,還有很多設備將因此獲益,比如夜視毫米波相機,高清雷達和太赫茲人體安全掃描。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帶寬還將實現從依賴光纖電纜基礎設施到網絡回程和數據中心連接的"無線光纖"的過渡。
不過話鋒一轉,6G雖然有這么多好處,但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比如核心技術小型化,以及頻譜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此外,作為6G核心的亞毫米波將需要高度定向的天線,部分原因是它們非常容易受到大氣干擾,特別是800 GHz以上的天線。
不過相關研究人員表示,和過去的技術挑戰一樣,6G的很多難點在未來也將逐一得到解決。比如數據傳輸消耗的能量將進一步降低,超高增益天線的體積將更加小巧,這些都將讓終端設備體積“瘦身”。